核心提示:“身未动,但感觉就像从高处冲到深渊,耳朵仿佛被堵住的窗户,心提到了嗓子眼儿……”这不是在乘飞机,也不是玩蹦极,而是记者在模拟飞行的低压舱里的真实体验。
在空军总医院,这个低压舱耳压测试设备,以往只为飞行员和国家级登山运动员服务。近日,低压舱正式向公众开放。常坐飞机的朋友,耳朵是否能承受飞行压力,或是否适合去旅行,进低压舱做个测试便能知晓。
记者体验
进舱半小时
完成模拟飞行
“低压舱实际上是通过控制舱的气压变化,来模拟飞机起升降落的状态,以测试耳朵的承受力。”空军总医院空勤科主任说。一些耳咽管受伤但自己并未察觉或耳膜破裂修补后的人们,很可能就会因为这种压力引发病症或再度耳膜破裂,而做个耳压测试,就能知道是否适合乘机或乘机时如何避免耳部受损。
从面看,低压舱就像是一节绿皮大车厢,后面还拖着一个“小尾巴。”“大车厢”就是测试舱室,而“小尾巴”则是负责整体控制的操作间了,控制舱内的气压变化。入舱前,先为记者做了耳膜摄像和中耳腔压力测试,记录耳膜状态和耳咽管。
待记者与随诊医生进舱坐定,舱门关闭,“大车厢”就开始了历时近半小时的“离地飞行”了。
很快,记者耳边开始出现“嗡嗡”的感觉,从起飞到上升至4000米,感觉越来越强。不过,像乘飞机时一样,反复做着吞咽动作,不适感便缓解了许多。而稍后而来的下降体验,却让记者从耳朵到内心都感到强烈的不适。
“下降至3000米”,医师一声令下,机舱开始以2m~8m/s的下降率下降,降率越快,降落越低,记者感受到的下挫感越强,从1000米落地,对耳朵的刺激最强。耳朵似大风吹着扇紧闭的窗户,听着旁边医生的喊话就像从遥远的天际传来。记者赶紧把嘴巴张开进行吞咽,这才突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,耳朵像打开的窗户,“风流”呼啸而过。耳朵的不适一点点减弱,直到听到技师说“安全着陆”,记者这才如释重负,不适感也彻底随之消散了。
体验结束,医生再次为记者进行耳膜摄像,并与之前的进行对比。“能否坐飞机,还要依据检测数据做判断。”医生说。
徐主任解释,飞机起飞或降落时耳朵的感与中耳相关,气压的变化会造成中耳内外的压力差。由于中耳的气压相对减少,使中耳积水或者耳膜被内吸,耳朵就会出现被封堵感觉,甚至、等。
而进舱前对耳膜进行摄像和中耳压力测试,就是观察它们的基本状态,若鼓膜或咽鼓管功能测试明显受损,则不建议乘坐飞机。状态良好,可进一步进舱体验。低压舱可以在体验者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渐增大升降速率,测出耳膜能承受的气压变化值,准确捕捉其承受的临界点,并依据数据综合判断耐受力的不同级别。 民国投机者
如果耐受力较高,可以放心乘坐飞机;如果耐受力受损,但症状较轻,需要辅助药物,并在乘坐时多做吞咽动作;如果耐受力很低,则不建议乘机。除了飞行压力,低压舱也可以模拟高原气压。徐主任说,“一些准备去高原旅行的朋友可以在此进行耐压训练,测试身体抗压承受力。”
空军总医院可为飞行人员或乘飞机、高铁等出行的人们,及登山驴友们提供低压舱耳压检测,舱内可同时容纳3~6个人,检测全过程约需1小时左右。
- 上一篇:常规的血检不可以检查出乙肝
- 下一篇:骨头密度检查的重要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