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指出,在秋季的干眼症患者中,约有60%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,其常见症状有干涩感、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畏光、眼红、视物模糊、眼睛易疲劳等。
一般来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的泪液分泌功能会逐步退化,而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调节失衡,会导致体内腺体萎缩,在秋季的干眼症患者中,约有60%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,其常见症状有干涩感、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畏光、眼红、视物模糊、眼睛易疲劳等。
体检专家提醒,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干眼症,不要随意点滴眼药水,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促进性激素分泌的药物。不要长时间处于干燥的环境中,要经常到自然环境中活动,多做眼保健操并注意多喝水,多吃新鲜蔬菜、水果,适当补充维生素A。
那么,眼部检查有哪些呢?
1﹒眉毛:眉毛正常为黑色,不易脱落。眉毛稀疏易脱落见于内分泌疾病或麻风病。
2﹒眼睑
(1)眼睑水肿:见于急、慢性肾炎、重症贫血及营养不良、血管神经性水肿(多限于一侧)及眼睑附近的皮肤炎症等;由于筛窦炎或其他感染所致蝶海绵窦血栓,除眼睑炎症性水肿外,常有眼球突出;有时健康人用低枕睡眠或睡眠不足亦可出现水肿。
(2)睑内翻:由于瘢痕形成使眼睑缘向内翻转,见于沙眼。
(3)上睑下垂:双侧眼睑下垂见于先天性上睑下垂、重症肌无力;单侧上睑下垂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炎、外伤等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。
(4)眼睑闭合障碍: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可致双侧眼睑闭合障碍,单侧闭合障碍见于面神经麻痹。
此外,睑黄色瘤可见于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。
3﹒睫毛:检查有无倒睫,倒睫会引起眼睛流泪。用手指或棉花纤维轻触一侧睫毛,正常可引起眨眼,称为睫毛反射。睫毛反射消失表示昏迷程度已深。
4﹒眼球:注意眼球的外形有无凹陷、突出、运动、震颤,以及眼内压等。
(1)眼球突出: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,患者除突眼外还有以下特点:①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;②瞬目减少;③集合运动减弱。单侧眼球突出,多由于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疾病所致,偶见于颅内病变。
(2)眼球下陷:双侧下陷见于严重脱水。单侧下陷见于霍纳综合征和眶尖骨折。
(3)眼球运动:检查方法为让患者头部不动,视线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作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,观察是否正常。斜视见于动眼神经、展神经受损时,如脑炎、脑膜炎、脑出血、脑肿瘤等;眼球震颤多见于耳源性眩晕、小脑疾病等。
(4)眼内压:简便方法可用手指测量,让受检者向下方看(不能闭眼),医师以双手食指轻按上眼睑的眉弓和睑板上缘之间,避免压迫角膜,其余手指放在额部及颊部,然后两手食指交替地轻压眼球的赤道部,借助指尖感觉眼球波动的抗力,判断眼内压有无增高或减低。眼内压明显降低(触之很软),见于严重脱水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;青光眼时眼内压明显增高(触之很硬)。
5﹒结膜与巩膜:检查结膜与巩膜时,注意结合膜有无充血、苍白、颗粒、滤泡、瘢痕及水肿等。巩膜有无黄染。
(1)结膜:检查结膜时需翻转眼睑观察,如出现充血及红肿时,除为其本身的急慢性炎症外,亦可见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,如麻疹、流行性感冒、斑疹伤寒、流行性出血热等;伴有颗粒与滤泡见于沙眼;结膜苍白见于贫血;散在栓塞性瘀点,可见于亚急性心内膜炎。结膜下水肿,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、脑水肿及输液过多等。
(2)巩膜:正常为瓷白色或青白色。巩膜黄染可见于肝胆疾病、溶血性疾病、胰头癌等。但应与眼裂斑、长期服用阿的平后及胡萝卜素血症所致皮肤黄染相区别。应测定血清胆红素。巩膜有无蓝斑及蓝点,可见于蛔虫病及先天性结缔组织病。
(3)眼裂斑:眼裂斑为球结膜两侧眼睑部出现的淡黄色或黄褐色稍稍隆起的斑块,由于脂肪沉着所致,多见于正常中年人。如幼年出现,则应注意有无代谢异常疾病。
6﹒角膜:正常角膜透明光亮、感觉十分灵敏。维生素A缺乏、角膜炎及外伤时可发生角膜软化、溃疡或混浊。老年人的角膜周围可出现灰白色混浊环,称为老年环。角膜边缘若出现黄色或棕褐色的色素环,见于肝豆状核变性。
7﹒瞳孔:正常瞳孔两侧等圆,直径约3~4mm。生理情况下婴幼儿及老年人瞳孔较小,青少年瞳孔较大。瞳孔扩大见于药物(阿托品、可卡因)影响、外伤、颈交感神经刺激、青光眼绝对期、完全失明、视神经萎缩等。双侧瞳孔散大伴有对光反射消失见于濒死状态。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类农药、吗啡、毛果芸香碱、毒扁豆素等中毒;当颈部或胸部交感神经麻痹时,出现病侧瞳孔缩小、眼睑下垂、眼球下陷及面部无汗等症状,称为霍纳综合征。瞳孔大小不等,常提示有颅内病变,如脑外伤、脑肿瘤、中枢神经梅毒、脑疝等。
8﹒晶状体,注意有无混浊。晶状体混浊称为白内障,多见于老人、糖尿病及眼外伤等。
9﹒视力、色觉及眼底检查方法详见眼科学。
一般通过阅读可大致检查视力有无障碍。眼底检查在高血压、肾炎、糖尿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上有辅助意义,检查时注意视神经乳头、血管及视网膜的改变。色盲多为遗传性疾病,后天色盲多由于视神经萎缩和球后视神经炎所致。
- 上一篇:妇幼保健院体检项目有哪些
- 下一篇:心理CT透视是否健康